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2024年8月8日,中疾控官網發布7月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報告顯示,流感樣病例新冠病毒陽性率從第27周(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續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的18.7%。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有上升,占比升高。主要流行株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國主要以JN.1系列變異株和XDV系列變異株為主。
▲ 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陽性率變化趨勢
據法新社報道,目前全球范圍內新冠陽性檢出率略超10%,歐洲地區的該陽性檢出率略超20%。巴黎奧運會期間已有至少40名運動員感染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病原體,來自80多個國家的數據顯示,感染新冠主要病原體、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SARS-CoV-2)的人數近來持續增多。
如果出現更厲害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高危人群感染后出現重癥的風險“巨大”。
病毒致呼吸系統損傷巨大
研究數據表明,由于新冠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黏膜,導致出現局部炎癥反應、氣道高敏反應性,因此,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是最常見、也是癥狀最長的一種。咳嗽久了得不到及時治療,會造成胸悶胸痛和肺部損傷,更嚴重還會出現嚴重呼吸系統疾病。
研究人員從一些新冠康復的患者中觀察到持續的氣流阻塞,造成肺部損傷。對于從新冠中康復的患者,特別是那些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以后可能發展為限制性肺部疾病。
全新的肺部損傷修復方式
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外泌體霧化能夠有效的緩解呼吸道癥狀,修復肺損傷,為慢性肺損傷人群提供一種全新的、快捷、有效的治療方式。
外泌體是由活細胞分泌的微小囊泡,其直徑約為30-150nm,具有典型的脂質雙分子層結構,攜帶和傳遞著十分復雜且重要的信號分子(如mRNA、miRNA、蛋白質、脂質、代謝物等),外泌體在機體的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調控作用。
外泌體具有將信號分子遞送到其他細胞的固有靶向能力,可作為細胞之間物質和信號通訊的途徑,可以通過旁分泌或者內分泌的方式作用于組織或者細胞。
與干細胞不同的是:干細胞外泌體對受損的微環境不響應,但它可以通過改變細胞外基質,改變受體細胞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來調節細胞凋亡、生長、增殖和分化途徑。
干細胞外泌體的優點:
1.體積小
納米級粒子,大小約為細胞的1/200,能穿透一般毛細血管的細胞間隙抵達目標,因此能很好地被人體所利用。
2.免疫反應程度低
外泌體不是細胞,僅作為載具,外膜的表層上呈現較少的抗原,免疫系統難識別,對人體影響小。
3.可穿透血腦障壁
體積小加上脂質外膜的特性,使其可以通過血腦障壁,抵達腦部組織。
因此,干細胞外泌體具有減少細胞凋亡、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血管生成、抑制纖維化、提高組織修復潛力等重要生物學功能,在調控組織再生方面存在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霧化MSC來源的外泌體可以到達肺部的精細結構,如細支氣管和肺泡,以直接將抗炎分子遞送到它們的靶位,并且不會誘發急性過敏反應或繼發性過敏反應,同時促進肺部病變的吸收,修復受損的細胞,促進肺部細胞的再生,提升細胞的活性。
(霧化MSC來源的外泌體)
研究結果表明,不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癥患者,還是輕癥患者,霧化吸入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能夠作為一種安全可行的新方法用于修復肺部功能損傷。
臨床研究案例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開展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霧化吸入治療新冠感染后慢性咳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臨床研究”項目,并在中國臨床實驗注冊中心完成注冊。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和血液內科,以及清華大學醫學院常智杰教授團隊聯合開展的臨床研究“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霧化吸入治療肺纖維性病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隨機、單盲、安慰劑對照Ⅰ期臨床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海口市順利召開。該項是國內首次開展的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霧化吸入治療肺纖維性病變的臨床研究項目。
2022年,《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雜志(2022年影響因子6.692)發表了一項來自江蘇省無錫第五人民醫院的臨床研究,研究結果認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霧化治療新冠肺炎安全可行。
(圖片來源于網絡)
外泌體的功能作用歸因于分泌它的細胞。MSCs分泌的外泌體攜帶了IL-10 mRNA、miR-126和miR-30b,它們可保護肺纖維化;同時還攜帶了各種免疫調節蛋白,包括血管生成素-1(Ang-1)和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已知這兩種蛋白質都能減輕動物模型中的肺損傷。
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霧化制劑能夠幫助我們修復受損的細胞,促進細胞的再生,提升細胞的活性,讓更多的人體會到自由呼吸的暢快。
文稿:Fige
圖片:來源于網絡